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批复,我国唯一一家专门服务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全国性大型商会。英文名称是China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for the Private Sector,缩写为CICCPS。
2011年,在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不断走向海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正式在北京宣告成立。
经过5年多的发展,商会注册会员企业已有500多家,会员企业包括了阿里巴巴、联想集团、海南航空、三一重工、吉利集团等一批中国优秀民营企业,会员覆盖了全球20多个细分产业,投资项目遍及国内各省区、行业以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注册会员单位也达到了15万家以上。
服务立会:
助推民企“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
自2001年中国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企业“出海”不断跨越升级,与全球同行同场竞技日趋火热。商务部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出口总值达到12180.1亿美元,同比增长25.69%,2010年达到1702亿美元,同比增长32.4%。
中国企业“走出去”体量大幅增长,但与之对应的配套服务,还远远谈不上完善——在政策引导、战略规划制定以及提供好的环境和公共服务之外,亟须一个为民营企业做好事、办实事、干成事的民间组织。
在全国工商联的领导下,经过长达20个月的筹备,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含着金钥匙诞生了。
“高起点、高定位,走高端服务、求高速发展,为民营企业做好事、办实事、干成事”,这是商会会长、科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郑跃文与筹建组达成的共识。商会成立当年,就起草了商会能力建设战略规划及五A级商会创建方案,全面加强商会的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绩效和社会评价的体系建设,为商会长远发展绘制宏伟蓝图。
商会成立不久,就对180多家走出去的民营企业进行了调查统计,其中40%以上的民营企业坦言,自己“走出去”之前对东道国的法律法规、投资环境、市场信息等缺乏深入了解,存在盲目投资情况,这意味着防范“走出去”风险之路任重道远。
“商会这时候就做了大量工作,商会可以帮助企业联系当地的商会、老侨,或者驻外使节,请各方力量帮我们解决海外投资、贸易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郑跃文说,针对企业对东道国不熟悉、不方便、不适应的情况,为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商会推进“路路通”工程,通过各种形式安排会员企业同使领馆、外国招商机构、联合国驻华机构以及国外商协会等建立联系,让会员企业走到哪里,联络渠道就修到哪里。
商会发展仅仅一年,就组织了对加拿大、厄瓜多尔、古巴的考察访问,并与120多个国家使领馆和商会组织建立了联络通道,开启国际化舞台新进程。
此外,为了让商会会员企业了解到最及时的资讯,商会还创立了双语官方网站、《手机报》、《手机快讯》、《每日财经参考》、《国际商讯播报》、《商会资讯》等专享读物,编制了《国别投资风险指南》,内容覆盖北美、欧洲、东盟等地,给走出去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和操作指南,帮助会员企业做足文化功课、把握潜在商机、避免政策风险。
与此同时,商会还直接促成了能新集团与联航签约合作、泰国垃圾发电等一批项目落地,并通过三一集团维权、鹏凌项目服务、文丰技术咨询、万隆上市协调、乌干达总统特使接待等一系列行动,让会员对商会服务能力更加认可与信赖。
千百年前,古丝路上,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人们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成为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在国际形势动荡多变、世界充满不确定性、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和秩序出现失灵的背景下,世界向何处去?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给出了解决方案。
彼时,也正是国际合作商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从服务企业“走出去”,到引导和服务企业家投身“一带一路”,一步步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将愿景转变为现实,成为响应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国际公共产品、国际合作平台的重要民间组织。
随后商会举办的“中国境外中资企业年会”,首次与全球企业家见面时,就将企业家“走出去”的经验做法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内容进行了融合探索,正当其时、适得其势。
首届大会上,来自全国工商联、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国际交流中心、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主管部门和机构的有关领导以及来自70多个国家的中资企业、中资企业协会的代表近500人应邀出席。
会议认为,国际形势的发展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呈现疲软态势,欧美经济尚未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之前的水平,此种情况下,中国的民营企业到海外投资、并购的机会便会相对增多,而交易成本的降低、投资环境的改善,都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广阔空间。
会议强调,相关部门正酝酿推出新一轮“走出去”支持政策,在政府这些政策及资金的支持下,企业“走出去”将助推基建、电子、汽车及零部件、化工等多行业的出口,必将加快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自身转型升级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内在动力,“走出去”有望成为缓解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正是在这样的基调和共识之下,“中国境外中资企业年会”一亮相,就成为了商会影响全球的重要品牌活动。“一带一路”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经济合作最为集中和活跃的区域,成为历届大会关注的焦点;助推民营企业“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也成为商会一项重要的工作主题。
在首届大会基础上,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境外中资企业年会”的参会范围扩大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致辞领导不仅包括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全国工商联、国家开发银行等有关部委的领导,还吸引了不久前成立的丝路基金的主要负责人——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助理、现任丝路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琦,大会现场,她还向在座的有共同志向的投资者发出了“加入丝路基金或者在子基金的层面上形成合作”的邀请。开幕式和主旨论坛结束后,还召开了以平行分论坛,多个主题涉及“一带一路”,如“开发性金融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境外基础设施建设与‘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的国际产能合作”等。
此外,商会还利用投洽会平台与商务部投促局共同举办首届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论坛暨中国民营企业风采展,围绕“一带一路”与科技创新举办“中国矿业国际投资峰会”“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商会合作峰会”“海峡两岸青年企业家圆桌会议”“民营企业走出去与媒体作用高峰论坛”“国际经济合作大讲堂”等品牌活动,会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反响都十分热烈。
如果说“走出去”战略诞生之初,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销售网络,是懵懂、分散且自发的1.0时代,大量国企转向海外石油、矿产等实物资产和基建项目,是“走出去”的2.0时代,民营制造业企业开展的一系列海外并购、站上行业最高舞台,是“走出去”的3.0时代,那么,如今一百多个国家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筑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正是中国企业要进化的4.0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商会组织的交往,成为民间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通过深入的产业合作、人员交流,承接政府不便做、不能做的工作,商会正在为“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多层次人文合作的新机制”添砖加瓦。
能力强会:
当好海外商协会组织的“领头雁”
“一带一路”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恢弘蓝图,也是横跨亚非欧连接世界各国的暖心红线,而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始终是解决地区问题的“总钥匙”。
如何提升商会对这些国家的辐射能力?必须在强化自身的同时,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打造政府认可、会员满意、海外工商会和国际组织称赞的大平台。
除了制定能力建设战略规划,商会以“一带一路”商协会联盟为发展重器,以中外经济合作国别工作委员会为发展利器,以“服务为中心、项目为纽带、人才为支撑、资金为保障、需求为重点”为办会特色,以办大事、办好事、办成事为服务承诺,“领头雁”姿态已初步显现。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先后同63个国家80多家外国工商会签署谅解备忘录,与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工商会组织建立联系,组成“一带一路”商协会联盟,共同推动包括互为会员、经济文化项目、培训考察、会议会展等在内的全方位合作,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澳大利亚和欧盟部分国家的合作已初见成效,国际合作商会的。
中外经济合作国别工作委员会,则是商会与驻华使馆融洽合作的实践产物。驻华大使、商会主席团主席共同担任委员会主席,项目信息通过官方渠道准确传递给民营企业,共同促进项目落实,同时保护企业家利益不受侵害。
“我们通过开展与驻华使馆、海外商协会之间的双边、多边合作,既加强了工作沟通,又推动了会员企业项目的落实,深化了国际合作,以此,全面增长和服务企业的海外经营能力。”王燕国说。
针对“走出去”民营企业遭遇的融资瓶颈,商会积极协调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为会员企业提供融资授信1800亿元,后增长至3300亿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并通过组建金融服务中心、国际并购中心促进项目落地,特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高级专家进行辅助落实。此外,商会还与全球133个国家的投资促进机构建立了联络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中,我国已经与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如何实现产能合作中资源、资产、资本、证券的叠加效应,正是商会旗下国际产能合作研究院重点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央企、国企像酒,民企就像水,“请客吃饭”要喝酒,而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央企、国企由于“走出去”时间早、海外大型项目经验多,可以与国际合作商会进行优势互补。譬如商会带领会员企业在海外建立产业园区、统筹协调产业合作和园区规划时,就进行了央企、国企与民企之间,民企与民企之间,上下游之间的资源整合、抱团取暖,协调企业与所在国政府协调相关政策、法规、税收、金融等问题,“大手拉小手”,将“老乡圈子”变成“行业圈子”,从行业层面延展到国家层面,从区域竞争到全球竞合,最大限度保证了项目正常开展和积极落地。
“走出去”,也不忘“引进来”。商会重点创建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德国、美国、以色列、日本的国别事务高级顾问的协助下,与上述四国研究机构合作推进先进科技项目与民营企业合作,筛选出德国“永磁无刷电机”、日本“生态玻璃”共40余项重点科技项目直接服务会员企业;积极开展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对接,目前已经在广州开发区建立了国际技术转移分中心,并尝试在德国杜伊斯堡建立国际科技产业园。
在保障海外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商会还增加了一个确保上述“两个健康”的服务保障工作——企业家身体的健康,商会建立的健康服务保障中心,正在以先进医疗设备和专家为依托,服务这些为“一带一路”的民生福祉奉献的企业家们。
有研究者曾表态说,历史上几次全球化都是以政府主导的,但惟有古丝绸之路,是用和平手段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繁荣。
如今,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的投资额已经占到全部投资额的75%以上,中国民营企业家被海外客户亲切地称作“中国合伙人”,通过国际合作商会商会及其会员企业5年多的不断努力,更大的经济网正在形成,民间组织的互联互通日益紧密,商会各层面推进的研究成果、项目效果获得的国际认同和参与程度也超出预期,被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领导评价为:政府推动“一带一路”最有力的民间支撑。
2012年-2016年,商会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工商联优秀直属商会;2013年,被商务部正式授予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信息报送主体单位”,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开展信息报送工作;2015年,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组织。商会会员企业入选财富世界500强4家,入选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8家,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1家,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6家。
文化兴会:
让民营企业走得好走得稳走得远
如今,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已经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块金字招牌,但如何让“走出去”的民营企业“走得好”“走得稳”“走得远”,还需要开展更为积极深入的探索。
很多时候,民营企业因为不了解当地国家的政治生态、管理方式、法律语言和风土人情,很容易“水土不服”;在陌生的国度里,民营企业恶性竞争、互相蚕食对方市场的“多输”情形也在屡屡上演。这些情况让郑跃文既感慨又担忧,企业家们的期待让他感到,商会在海外市场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帮助企业“走出去”的担子依然很重。
加强海外企业诚实守信和自律引导,是商会的首要任务与职责。为此,商会多次组织会员企业、高等院校的代表,针对民营企业“走出去”在投资经营和履新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就商业伦理、利益攸关、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引入相关案例进行民营企业跨国公司及相关商会社会责任的顶层设计,制定发布《民营企业“走出去”社会责任纲要》和《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旅行社会责任倡议书》,并组织召开“对外投资与企业社会责任主题沙龙”,以社会指导和企业自律的方式,倡导企业在国内外树立文明守法、诚信经营的理念,调动其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商会建立了行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制度、行业信用评价制度以及会员企业信用档案和行业信用红黑名单制度,配合政府部门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在此基础上,商会还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专业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综合管理与服务,打造“诚信中国”大数据平台,通过技术化手段推进企业诚信建设。
保障民营企业在海外的利益不受损害,是商会的另一项重点工作。商会每年都要召开以此民营企业“走出去”风险防范座谈会,邀请律所、企业、学者等就海外风险防范交流经验、提供解决方案。在国际安保方面,采取共建方式,整合相关安保资源筹建国际安保服务中心,向海外会员企业提供覆盖全球的安全顾问、危机处理、特种保镖、重点护卫等国际安保服务。
商会目前已与全球60多个国家建立了“一带一路服务机制”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等法律服务网络。2012年,三一重工的关联企业罗尔斯公司在美国风电项目被奥巴马政府以“可能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否定,事件发生后,在会长郑跃文的指导下,商会立即启动一级服务响应,由商会主要领导出面与美驻华使馆公使和美国商会会长紧急会晤,要求解决这一问题,并通过合作律师团队的力量,参与帮助三一重工打胜控美政府一案。
此外,根据中国民企走出去缺少经验,需要有一部民间蓝皮书进行不断总结、完善提高和引导民企走出去这一情况。商会邀请政府部门、大学、研究单位、金融机构、NGO组织的专家编撰了《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蓝皮书》并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蓝皮书》,加上《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支持政策镜鉴》以及由商会组织外国专家编写的《一带一路年度报告》,都是商会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扩大了商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还实际推动了商会的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建设。
党建助会:
坚持政治引领突出“两个健康”
2013年6月,商会党支部宣告成立。从成立之日起,党建助会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思想,更是工作指南,落实到了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
其实,商会筹备期间起草的《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能力建设规划》就列了一章,对党建工作进行整体谋划,党组织成立后,为不忘初心,商会党支部第一时间就组织党员群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重温入党誓言;党支部书记为全体党员上了主题为“做合格党员,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党课;党支部还在商会网站开辟了活动专栏并作墙报宣传,在青年员工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商会常务副会长、主席团主席兼秘书长王燕国认为,商会是“两个健康”和理想信念的主战场,应该通过上党课、自学材料等各种形式加强党建工作,推动和促进商会的健康发展,党课制度也逐渐成为商会调动、激发广大党员群众认真履行服务职能、发奋工作的特有形式。
为强化民主办会,商会除提出“轮值制、动议制、办结制、问责制”的民主理念外,还通过两种形式加强请示汇报和接受民主监督:一是设立“秘书长专报”制度,凡重要工作事项及时向会长、会领导班子和主席团成员汇报,今年已发至48期;二是在商会网站上设立“秘书长专栏”,把秘书长述职报告在内的各项工作、言论、活动公开展示,接受社会监督。
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完善,商会已经通过加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廉政建设等不断提高商会党支部的重要作用,围绕中心工作,结合“一带一路”形势、推动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创新连线搭桥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党员教育培训活动,还与中央党校合作举办了“创新金融服务体系论坛”。
2015年,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商会党支部在认真研究该文件以及全国工商联机关党委关于“两个健康”及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等重要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国党建研究会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学习型智库”组织--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党建研究会,标识着商会党建思想理论研究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出于完善提升我会党建工作的能力建设的需要,商会还正式成立了党建工作办公室,其主要功能是对商会会员及民企党建工作进行调查研究,联系商会秘书处和各直属机构党建工作,同时在商会党委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党委筹建工作。
2016年初,商会为宣传贯彻习主席3月4日“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会员企业和商会各部门深入开展爱党爱国教育活动、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回馈社会教育活动等,专门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各个环节之外,商会还安排了“双合格”、“双评议”以及开展特色党支部活动;利用“七一”党的生日,商会党支部联合兄弟商会党组织共享七一党课,提出共产党员自评自测的90条评测指标;专门起草了党建工作纲要;组织了境外民企党建调研活动并起草了专题报告;召开了有商会直属机构和部分民企党建负责人以及海外民企、海外商会党组织负责人代表参加的党建工作座谈会,等等。
商会党建很有必要,“走出去”企业的党建工作更有必要。目前,“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不少于4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占1/3,分布在全球186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加上各个渠道在海外的人员越有300万人,据商会初步估算,海外党员人数应有1.5万人,但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不足10%,绝大多数没有党组织。此外,商会会员企业中,不少都是跨国公司,即使成立了党组织的,大多都由村镇或城市社区党组织领导,联系不够紧密,亟待深度整合资源、发挥应有作用。
面对这一情况,商会创新利用“互联网+”手段服务境内外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争取逐步做到情况清、渠道通、联系紧、服务实。通过这一手段,商会不仅与部分国家的失联党员建立了联系,还与机构会员、企业会员近100个党组织、8000多名党员建立了指导或联系关系。
对于商会及其会员企业而言,开展党建工作,实际上是增加了一条可以更直接反映民营企业诉求、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通道,已经引起商会组织和民营企业的高度重视。一部分机构会员、企业会员中有党员没有组织的,或海外的商会、企业党员,也主动要求加入到商会党组织中来。譬如,在阿联酋发展的河南民营企业的党员,就自发成立了党支部,为海外企业适应中东人文环境做出了不懈努力,但由于党员人数较少、发展吸收党员困难,特向商会党工委发起书面形式申请,愿意在商会党工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世界大势,浩浩荡荡,中国民企,志存高远,坦诚互信为支柱,经济合作为基石,传统友谊为灵魂,商会成为了汇聚华夏精英、聚拢八方财智的盛世平台,在“合众力、造大船、涉深水、助远行”的理念引领下,正在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为中国民营经济闪耀“一带一路”提供无穷动力,正在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