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A股市场诞生了新“股王”。
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寒武纪”)股价盘中大涨近10%,达到1464元/股,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市场股价最高的企业。截至收盘,寒武纪市值已经达到5740亿元。
这家专注于AI芯片的公司成立于2016年,2020年登陆科创板,曾经历长达三年的低谷期,股价从历史高点297.77元/股暴跌至46.59元/股,跌幅超过84%。
然而,从2023年开始,寒武纪开启了惊人的逆袭之路,从不足50元/股飙升至超过1400元/股,最大涨幅超过25倍。
作为创始人的陈天石,在寒武纪持股28.63%,按今天的市值计算,他的身家已经超过1600亿元。
这个来自江西南昌的天才少年,用十年时间打造了中国AI芯片第一股,他凭什么?
天才少年的创业
陈天石是一位典型的“天才少年”。
公开资料显示,他出生于1985年,16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0岁本科毕业,25岁取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
2010年7月至2015年12月,陈天石就职于中科院计算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及硕士生导师、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他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算法,而他的哥哥陈云霁则主攻计算机芯片。
早于2010年底,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一次内部汇报中,陈云霁、陈天石兄弟就提出了研发AI芯片的构想——开展人工智能和芯片设计的交叉研究。这一想法无异于是天方夜谭,因为英伟达在当时也还只是一家卖游戏显卡的公司。
直到2015年,这支仅20人的团队,才研发出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
随后在2016年,陈天石便选择离岗创业,与中科院下属的北京中科算源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90万元。
而公司之所以取名“寒武纪”,是希望用地质学上生命大爆发的时代来比喻人工智能的未来。
凭借团队实力和背景,寒武纪的融资之路也相当顺利。
成立半年后,寒武纪就迎来了科大讯飞等三家机构的5000万元投资,估值达到5亿元。到2018年1月,国投基金领投时,公司估值已达45亿元。
与此同时,寒武纪也拿下了华为这个大客户,后者发布的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70”,背后搭载的正是寒武纪1A处理器。
2019年9月,公司进行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南京招银和湖北招银领衔17.5亿元投资,此时寒武纪的估值已经达到220亿元左右。从2016年到上市前,短短三年时间,寒武纪的净资产从90万元增加到46亿元。
2020年7月,寒武纪成功登陆科创板,从正式递交招股书到敲钟上市,仅用了116天,被誉为“国内AI芯片第一股”。上市首日,公司市值即突破千亿元大关。
从低谷到狂飙
然而上市后,寒武纪却陷入长期亏损的困境。
2020年至2023年,寒武纪归母净亏损分别达到6.59亿元、11.11亿元、15.79亿元、10.43亿元。股价也一路下跌,在2022年4月,甚至跌到46.59元/股的低点。
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
这一年,寒武纪推出了思元590芯片,那是一款采用7nm工艺的国产芯片,应用ASIC架构,支持512TOPS的算力,在推理场景能效比上已超越国际巨头,几乎支持所有国内主流大模型。
百度内部测试结果显示,思元590在某些大模型训练任务上的表现已非常接近英伟达A100芯片;即便在相对弱势的场景,其性能也能达到A100的一半左右;整体性能大致可达到A100的80%水平。
这款芯片已经被应用于字节跳动、百度、阿里云等企业的云端大模型训练,以及省级智算中心项目等。2025年4月,寒武纪还通过DeepSeek兼容性测试,成为国内唯一支持新一代FP8精度格式的芯片厂商。
在地缘政治背景下,寒武纪的“英伟达平替”价值开始被市场重新发现,股价也随之开启狂飙之路。
仅2024年,寒武纪的股价就上涨387%,市值涨幅超过2000亿元,拿下“2024年股王”的称号。截止到今天(2025年8月29日),寒武纪股价甚至一度超过茅台,市值也达到了6000亿元左右。
多重利好
8月26日晚间,寒武纪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解释了股价暴涨的原因。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0.38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亏损5.3亿元,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
对于业绩爆发式增长,寒武纪在公告中表示,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凭借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核心优势,持续深化与大模型、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
实际上,寒武纪的业绩转折点在2024年第四季度就已经出现,当时公司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达到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净利润为3.55亿元。
此外,2025年8月以来,还有多重利好因素共同推动了寒武纪股价飙升。
8月21日,国产大模型DeepSeek-V3.1正式发布,相关推文提及使用了UE8M0FP8Scale的参数精度,并且明确指出“新精度格式是针对即将发布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这句话被市场解读为直接利好寒武纪,隔日寒武纪、海光信息等芯片公司股价20cm涨停。
同时,2025中国算力大会于8月22日至24日举行,大会释放出信息:中国算力平台正加快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表示,将引导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设施,逐步提高智能算力供给质量。
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增长将超过40%。
8月24日,高盛也发布研报,将寒武纪目标价进一步上调50%至1835元/股。高盛指出,上调目标价基于三点理由:中国云服务商增加资本支出;芯片平台多元化需求;寒武纪通过非公开发行进行的研发投资于8月中旬获上交所批准。
挑战仍在
尽管寒武纪目前风光无限,但公司仍面临诸多挑战。
寒武纪在半年报中提示,公司仍面临供应链稳定、毛利率波动、行业竞争等风险,尤其是当前全球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竞争激烈,英伟达等国际巨头仍占据主导地位,公司需要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应对市场挑战。
此外,光子芯片、量子计算可能颠覆现有架构,寒武纪需持续在行业内领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正酝酿对中国进行新一轮芯片出口管制,寒武纪需突破先进制程的封锁。
还有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盈利,仍是寒武纪亟待解决的难题。尽管公司2025年上半年盈利超过10亿元,但需要保持这种增长势头才能支撑当前的高估值。目前寒武纪的动态市盈率约为280倍,仍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面对挑战,寒武纪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4.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1%。
截至报告期末,寒武纪研发团队规模达79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77.95%,其中80.18%的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另外公司已累计申请专利2774项,其中境内专利1783项、境外专利690项、PCT专利301项;累计已获授权专利1599项,包括1526项发明专利,同时拥有65项软件著作权及6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寒武纪还向交易所提交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的申请,拟募集资金不超过39.85亿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陈天石曾表示:“芯片行业没有捷径,只有靠死磕”。
在寒武纪最艰难的2021-2023年,他顶住压力,坚持独立研发,最终等来国产算力的风口。如今,他带领的寒武纪市值已超越海光信息等巨头,成为中国AI芯片产业的旗帜。
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浪潮持续推进,以及国内算力自主可控需求日益迫切,寒武纪未来的发展空间仍然广阔。
但这位80后企业家也需要证明,寒武纪能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盈利能力,在这场全球AI芯片竞赛中最终胜出。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