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等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3月29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组织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专业委员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机遇、挑战和未来——数智时代律师业务发展及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业务交流会。交流中,各地律师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法律服务融合的广阔前景,共同探索律师行业发展的新路径,努力以AI为笔书写法律服务新篇章。
律师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法律服务效率?人工智能技术为律师行业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机遇?《法治日报》记者在会议现场采访了多位律师,深入了解律所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转型策略与创新实践。
赋能
“以前,我们律师办理案件需要在海量的法律条文中查找和搜集相关法律内容,费时费力。现在,通过人工智能检索系统,办案律师可迅速将涉及案件的相关法律条文筛选出来,且更加全面,没有遗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湖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勋对记者说。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律所引入相关应用产品,搭建智能法律服务平台,实现案件管理、文档检索自动化等,使律师在处理案件时避免了以往的重复性劳动,让其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案件分析和法律论证上,从而提升律师服务质效。
据北京植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潘扬介绍,2024年7月12日,由植德所举办的“植德第一届法律AI极客大赛”上诞生了“出海宝”“沪小植”“知产AI助理”“金融月报助手”等一系列AI应用,这些应用可调用律所管理系统中的业务数据与律师的知识库,相比通用型AI而言,能够更精准地识别用户需求和撰写更准确的回复内容。
其中,“知产AI助理”通过构建知识产权知识图谱,辅助律师生成法律解答;“金融月报助手”能通过半自动抓取可靠的公开资讯,智能改写相关内容并完成排版,较之前减少了律师大量的基础工作。
在推动律所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地律师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上海市律师协会于2024年开展了“拥抱数智时代——2024年度最受上海律师欢迎的法律科技产品大赛”活动,通过推荐和评选,17款法律科技产品获奖。
“大赛期间,上海律师只要打开上海市律师协会的App,即可免费试用这17款法律科技产品,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案件处理质量,有效减轻了律师的工作负担。”上海市律师协会法律科技委员会主任卫新介绍说,当地非常重视人工智能在律师行业的应用,通过上海律协对法律科技产品的集中采买,促使上海律师更高频地使用法律科技产品,更好赋能法律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不仅优化了律所内部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还促进律师为客户提供更精准、普惠的法律服务。云南澜湄律师事务所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为提高法律服务水平,澜湄所依托人工智能建立科技中台,提升律所内部资源的复合利用,推进律所内部市场化发展模式;持续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律师赋能,促进服务客户水平提升。此外,科技中台就人工智能的创新与应用,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法律方案,使律师更精准地把握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推动律所业务持续增长。
“通过这一创新模式,律师不再被繁琐的基础的法律事务所困扰,而是能将精力集中在案件的法律分析和策略制定上。这种转变极大地提高了所内律师的办案效率,同时,律师也节省出更多时间去与客户进行深入沟通,理解客户的法律需求。”澜湄所律师杨昕月说。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是律师案件办理的智能助手,还是普惠法律服务的破壁者。”刘勋认为,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除了让法律咨询和解答更加便捷外,还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咨询内容智能生成法律意见书或相关法律合同,减少了当事人在传统流程中所花费的时间等成本,让更多人享受到高效、精准的法律服务,推动了法律资源的均衡分配,降低了法律服务门槛。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在不断拓展律师业务的边界。植德所针对企业对出海相关政策和法律知识的需求迅速增加的现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出海宝”企业出海业务运营助理,能够精准解答海外各国企业在用工、投资、供应链等方面的相关法律问题,并生成法律文件初稿。
“随着AI大模型的升级、专业数据的积累以及相关应用的迭代,人工智能正在不断拓展律师的业务范围。”潘扬告诉记者。
一个个律所的数智化转型,为律师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预示着法律服务将迈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精准化。
挑战
在刘勋看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力帮助律师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律所管理,同时也给律师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律师工作中存在数据不真实的现象。”刘勋告诉记者,人工智能在抓取数据时可能被误导,导致分析结果失真,律师要谨慎验证人工智能输出内容的准确性,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刘勋建议,今后人工智能的数据训练需注重多元性和高质量,避免出现偏见和误判的情况;律所应建立数据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
“随着人工智能在法律服务领域的深入应用,律师在工作中积累的业务知识数据作为人工智能的训练资源,有可能脱离律所和律师的控制,造成客户隐私和商业机密的泄露风险。因此,律所在使用人工智能系统时,要做好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确保用户数据安全。”卫新对记者说。
湖北省律师协会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哈斯告诉记者,除泄密外,还需警惕人工智能系统侵权的风险,如人工智能系统在处理法律文件时,可能会无意中侵犯版权或其他权利。
“律所要确保人工智能在运行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定期更新相关数据基础,提升其对复杂法律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降低侵权风险。”哈斯说。
虽然上述问题对律所的数智发展造成了不容忽视的法律风险,但正是这些挑战,催生了律所的应对策略与创新思维,推动了法律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升级,进一步提升了律师行业的专业水平和公信力。
“数智时代,人工智能已经或者即将融入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在法律服务行业,人工智能同样展现出强大的潜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律师行业必须积极拥抱变革,不断开拓与创新,才能在新时代中找准定位,发挥更大作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说。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