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年末,河南省官方数据显示,全省建成及在建3250个新型农村社区。而到了去年年末,新华社报道称,河南省有1366个新型农村社区停建,直接损失600多亿元。(《新京报》1月24日)
在河南当地,因为这些新农村社区规模普遍巨大,民间俗称“万人村”。以万人为基准测算,若规划的社区全部建成,其承载农村人口或将超过3000万。这显然是极富想象力的“大手笔”。如果成功,不仅能用农民宅基地置换出可观的建设用地,也将极大提升河南省相对滞后的城镇化率。
也因此,这一工程被表述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被认为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发展的“第二次革命”。于是,农村社区建设在河南省各地迅速铺开,甚至不惜以强租方式把农民从耕地赶走。只是,“调门”起高了,并不意味着各项后续工作都能跟上去,更不意味着这一政策符合当地农村发展的现实。
任何美好的蓝图都应该有所依据,“拍脑门”决策不能打造一个美丽新世界。河南以农业立省,多少年来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粮棉产区,负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大部分农民的主要收入仍依靠种地。短时间内,在缺乏产业支撑的前提下,很难迅速实现非农化。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将农民驱赶进“万人村”并支付高额的购房成本,既不现实,也不方便,农民接受起来显然是有困难的。
从长远看,“第二次革命”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这首先应该取得农民同意,并循序渐进,惟有“上下同欲”,才能“其利断金”。而现实是,当地大多数农民没有能力住进崭新的社区,“老宅子”住得好好的,为啥要花冤枉钱买下社区的新楼?“让农村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看上去很美,但农民不可能一夜之间承担起这种“城市化”的成本。此外,即便不谈农民的意愿,全省范围内一下子铺开3000多个“万人村”,巨额建设资金从哪里来也是问题。
在“万人村”运动中,资金问题几乎伴随始终。因为缺钱,当地不仅违规“整合”涉农资金,将政府专项资金擅自归并到“万人村”建设,还用政府信用背书,吸引社会资金,形成连环债务,坑了不少企业家。而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多地还违规向村民以外人士出售社区房子。2013年以后,“新领导不提了,导向变了”。新社区没能如愿进入农民的生活,而“烂尾”社区的整顿治理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细心的人会发现,烂尾“万人村”的发展与此前沸沸扬扬的“平坟”事件,从时间节奏上是重合的。那么,这些背离发展规律、损害民众利益的重大决策,究竟是如何出台的?为何会畅行无阻?当地干部群众并非没有意见,据报道,对于“万人村”,当地一厅级官员曾多次提出反对意见。在“平坟”事件中,时任河南省政协常委赵克罗甚至写“遗书”强烈反对。遗憾的是,这些反对均没有得到回应。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而在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这一案例中,公众参与、风险评估等这些法定程序,显然是缺失的。
当下,善后之策似乎不应仅仅停留在后续整改上,而是有必要启动“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不然,就不可能真正约束不羁的权力,更不可能“以儆效尤”。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


进一步激发境外旅客入境旅游消费活力离
当律师遇上AI,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经济政策一线微观察丨保障公平竞争 激发
圣境甘南:从草原到山城的县域振兴实践
防飞絮闹春扰人 黑科技轮番上阵
党建聚力谋共富 春日派对展新颜——杭州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丨20亿
经济大省挑大梁|潮涌南海勇向前——广
盐都富顺 梦里水乡
“一针一线”织就创新引领的担当和勇气
《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全国工商联党组署
两会聚焦|争做创新主体,构筑竞争优势
沈莹出席广东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
全国工商联与中国建设银行召开2025年推
全国工商联召开会员管理改革工作会议
团九江市委书记周丽敏一行到访中青企协
2023“百城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赴李大钊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