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77万家,比2015年底的2.5万家下降7300余家,9月底已备案私募基金4.12万只,比2015年底的2.40万只增加1.72万只,9月底实缴规模6.66万亿元,比2015年底的4.05万亿元增加2.61万亿元。
一边是管理人数量出现下降,一边是备案的私募产品和资产管理规模大幅增加。如何理解这“一降二升”?第三方私募研究机构格上理财研究员徐丽认为,管理人数量下降反映出在近期私募备案、信息披露、合同指引等一系列政策及监管趋严态势背景下,私募基金行业发展的“门槛”有所提高,管理人呈现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基金业协会先后发布《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办法》《私募基金管理人内控指引》《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等10余个规则及相关的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
同时,为打击“空壳”私募,今年2月份,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采取取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明、备案产品和履行信息报送义务等4大举措完善私募备案登记,并提出若干个期限,敦促“空壳”私募管理人加快备案首只产品,否则将被注销管理人资格。自今年2月初以来,累计超过1万家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针对备案产品和资产管理规模“双升”的问题,徐丽表示,随着2014年2月《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发布实施,基金业协会开始承担私募基金备案管理,一套符合国际标准、适应我国实际的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机制正在逐步完善,行业发展规模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增长迅速。私募基金从2015年2月备案产品数量9156只、管理规模2.38万亿元,达到2016年9月底的认缴规模8.57万亿元、备案产品数量4万余只。
值得一提的是,增加的私募资产管理规模大部分集中到少数大中型私募管理公司,这是行业发展优胜劣汰的表现。截至2016年9月底,按正在管理运行的基金总规模划分,管理规模在20亿元至50亿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438家,管理规模在50亿元至100亿元的170家,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150家。而在2015年底,管理规模在50亿元至100亿元仅有90家,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的仅有85家。
“随着行业规范程度提升,各类投资者对私募的认知不断改善,尤其是保险、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选择私募管理人作为资产配置渠道的案例逐渐增多,推动了整个私募基金行业资管规模加大、行业集中度提升,涌现出一批初具混业资管形态的强势私募基金公司。随着登记备案制度的逐步完善,私募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有望进一步显现,行业发展将更加顺畅。”徐丽说。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


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 多项政策举措将推出
中国经济必将破浪前行
青年企业家系列学习交流活动走进浙江强
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量 上半年服务贸易
塞上江南灵武 醉美山水梧桐
C财经|一文速读:国家育儿补贴谁能领?
人形机器人化身“职业技能高手”:在世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护
稳定币,稳得住美元霸权吗?
圣境甘南:从草原到山城的县域振兴实践
进一步激发境外旅客入境旅游消费活力离
盐都富顺 梦里水乡
“一针一线”织就创新引领的担当和勇气
《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全国工商联党组署
两会聚焦|争做创新主体,构筑竞争优势
沈莹出席广东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
天山明珠耀丝路 哈密逐梦谱新篇
全国工商联召开会员管理改革工作会议
2023“百城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赴李大钊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