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谈会海报 中国诗歌学会供图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诗歌学会日前在线上举行“投身伟大时代、热情讴歌人民、攀登文学高峰——重温《讲话》学习座谈会”,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畅谈新时代作家、诗人应具备的时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应保有的人民观、价值观、大局观。
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兼秘书长王山表示,中国诗歌学会正在推动诗歌“破圈”计划,建构时代与诗歌关系新秩序,让诗歌更好体现出人民性。在他看来,诗歌本身就是一个“破圈”的文学样式,诗歌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无所不在,诗人也是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称谓。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中国诗歌学会赓续的红色传统。新时代的诗歌写作要朝向人民,朝向大地,着眼于人民关心的题材内容,让诗大踏步走到人民大众当中。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曹宇翔认为,诗歌与时代的关系,是时代和人民的关系。写当下波澜壮阔的时代进程,写一个民族的精气神,写山河之美,写人民奋斗和创造之美,写真挚情感之美,写精湛技艺之美,诗歌才具有艺术的共情力量。
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金石开谈道,八十年前,《讲话》就旗帜鲜明地指出“为什么人(创作)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强调了文学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诗人是生活的参与者,而不是生活的旁观者。诗人要理解“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的深刻内涵,在真正的生活现场中写出抵达人民内心的作品,重新建立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此外,在本次座谈会上,诗人洪绍乾、赵琳、朱思莹、汪寻洲等新一代年轻诗人发表了各自的感悟,就青年文艺工作者的担当和责任畅所欲言。(完)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


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 多项政策举措将推出
中国经济必将破浪前行
豫南平桥展新颜 古今交融谱华章
青年企业家系列学习交流活动走进浙江强
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量 上半年服务贸易
塞上江南灵武 醉美山水梧桐
C财经|一文速读:国家育儿补贴谁能领?
人形机器人化身“职业技能高手”:在世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护
圣境甘南:从草原到山城的县域振兴实践
进一步激发境外旅客入境旅游消费活力离
盐都富顺 梦里水乡
“一针一线”织就创新引领的担当和勇气
《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全国工商联党组署
两会聚焦|争做创新主体,构筑竞争优势
沈莹出席广东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
天山明珠耀丝路 哈密逐梦谱新篇
全国工商联召开会员管理改革工作会议
2023“百城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赴李大钊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