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7月5日电 题:3个国际国内首次 这颗风云三号星不一般
作者 郑莹莹 马帅莎 郭超凯
“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该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总研制,是中国第二代低轨气象卫星系列风云三号的第5颗卫星。
世界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
风云三号E星是风云卫星家族首颗晨昏轨道卫星,也是世界气象卫星家族中的首颗民用晨昏轨道卫星。
世界气象组织在《2025年全球观测系统展望》中提出了建立上午、下午和晨昏轨道3颗卫星组网观测的概念。
此次风云三号E星的成功发射将弥补卫星观测轨道(早5:30和傍晚17:30)的缺憾及观测资料的不足,有效补充6小时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同化窗内卫星观测资料的空白。
中国首个双频双极化风场测量雷达
海面风场是海气交互界面的重要物理参数,对全球气候调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海洋航运、海上捕鱼作业以及海洋工程等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船舶、海水浮标、沿岸海洋观测站等传统现场观测手段不仅成本高昂,而且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无法保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
风云三号E星装载了“中国首个双频双极化风场测量雷达”,通过海面后向散射测量,获取全球海洋表面的风场信息,通过星上内定标和在轨主动设备的外定标实现海面风场的高精度、大动态、高分辨率测量,并对海冰、土壤湿度、植被等地表物理特性进行测量。

风云三号E星研制场景 陈俊 摄
中国首次实现“全能谱”太阳观测
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来源,随着全球气候演变,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以及可能产生的气候效应也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充分利用晨昏轨道,可以长时间连续观测太阳。
此次风云三号E星装载了太阳辐照度光谱仪、太阳X-EUV成像仪、太阳辐射监测仪(国际比对型)3台不同载荷开展太阳观测,分别从光谱、成像、辐射总量等不同侧面对太阳进行全方位同步观测,将为科学家理解地球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原因和驱动力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料。(完)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



进一步激发境外旅客入境旅游消费活力离
当律师遇上AI,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经济政策一线微观察丨保障公平竞争 激发
圣境甘南:从草原到山城的县域振兴实践
防飞絮闹春扰人 黑科技轮番上阵
党建聚力谋共富 春日派对展新颜——杭州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丨20亿
经济大省挑大梁|潮涌南海勇向前——广
盐都富顺 梦里水乡
“一针一线”织就创新引领的担当和勇气
《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全国工商联党组署
两会聚焦|争做创新主体,构筑竞争优势
沈莹出席广东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
全国工商联与中国建设银行召开2025年推
全国工商联召开会员管理改革工作会议
团九江市委书记周丽敏一行到访中青企协
2023“百城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赴李大钊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