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王晗)随着公募基金产品大扩容,基金行业拉响人才警报。8月2日,德邦基金“一拖九”基金经理韩庭博因个人原因宣布离职引发关注,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基金产品数量增长突飞猛进,公募基金人才供给显然没能跟紧脚步,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愈演愈烈。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3日,招商基金旗下基金经理许强共管理了27只基金产品(A、C份额合并计算),成为目前公募基金市场上管理基金产品数量最多的基金经理,同花顺(300033,股吧)(51.850, 1.37, 2.71%)iFinD数据显示,许强独自管理了20只长期纯债型基金、6只货币市场型基金,同时又与向霈共同管理“招商财富宝”这只货币市场型基金。
事实上,在基金公司被委以重任,管理基金产品数量超过10只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例如,国泰基金基金经理樊利安管理基金产品数量也超过20只,截至8月3日,樊利安共管理“国泰嘉益”、“国泰丰益”等“益”字辈灵活配置混合型系列基金,以及“国泰民益”、“国泰融丰”在内的21只基金产品。此外,博时基金基金经理陈凯杨、国泰基金基金经理艾小军、招商基金基金经理陈剑波分别管理17只、14只、11只基金。
同时,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一众“一拖多”基金经理中不乏管理多类型基金产品的情况,这在中小型基金公司中更为常见,如中海基金新任基金经理王含嫣与江小震共同管理中海货币、中海稳健收益债券(395001,基金吧)2只基金,又与许定晴共同管理中海中鑫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此外,海富通基金的谈云飞、华安基金的贺涛均同时管理货币、债券、混合型等多种类型的基金产品。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公募基金行业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说明了很多问题。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公司本身实力欠缺,投研团队和产品数量不匹配,在产品线的规划上对自身管理能力缺乏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团队培养跟不上公司发展,如果多数基金经理管理产品在4只以上,说明公司投研团队是不够的。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道,近年来大量资深基金经理离职造成基金行业人才缺血,同时,新产品发行速度过快,基金经理提拔速度跟不上。目前行业在人才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新基金发行布局不合理以及人才质量有所下滑。
盈码基金研究员杨晓晴也表示,公募基金经理普遍的“一拖多”现象,是业内人才缺失的写照。目前公募基金发行速度过快,基金数量已超过6000多只,而基金经理仅为1500余人,再加上人才流失,这意味着每位基金经理平均需要管理4只基金产品。更大的挑战是,公募基金经理投资年限普遍较短,投资经验相对不足,又同时管理着多只基金,管理人的精力和能力必须非常高才能胜任。
对于公募基金市场频频上演“跨界管理”的现象,杨晓晴坦言,跨界管理对基金经理的要求非常高。基金经理既要专又要全,不仅擅长债券市场还要能玩转股票市场,而实际情况往往是“术业有专攻”,全能型人才不多,投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顾此失彼,拖累基金业绩。所以部分混合型基金采取双经理制度,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 多项政策举措将推出
中国经济必将破浪前行
青年企业家系列学习交流活动走进浙江强
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量 上半年服务贸易
塞上江南灵武 醉美山水梧桐
C财经|一文速读:国家育儿补贴谁能领?
人形机器人化身“职业技能高手”:在世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护
稳定币,稳得住美元霸权吗?
圣境甘南:从草原到山城的县域振兴实践
进一步激发境外旅客入境旅游消费活力离
盐都富顺 梦里水乡
“一针一线”织就创新引领的担当和勇气
《求是》杂志刊发中共全国工商联党组署
两会聚焦|争做创新主体,构筑竞争优势
沈莹出席广东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
天山明珠耀丝路 哈密逐梦谱新篇
全国工商联召开会员管理改革工作会议
2023“百城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党支部赴李大钊故居